
院 校 概 述 | 歷 史 發(fā) 展
外交學院創(chuàng)建于1955年9月,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,經(jīng)黨中央、毛主席批準,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系的基礎上成立的。周總理為學院親筆題寫校名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擔任外交學院首任院長。1958年8月1日,外交學院改名為國際關系學院。1960年10月22日,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之一。1961年10月5日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校名恢復為外交學院。2013年7月,外交部、教育部決定共建外交學院。
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
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
院校概況:
外交學院(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),簡稱“外院”,位于北京市,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,財政部6所“小規(guī)模試點高?!爸唬瑖摇半p一流”建設高?!?,入選國家首批“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”、國家級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訓練計劃、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,曾培養(yǎng)出戴秉國、厲聲教、姜瑜、張璐等杰出校友。
2022年2月17日
資料來源: 外交學院_院校官網(wǎng)
整理: 大學志
ChinaSchool.
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(yè)為宗旨,培養(yǎng)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(guī)模、高層次、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。在周恩來總理倡議下,1955年經(jīng)黨中央、毛主席批準成立。周總理為學院親筆題寫校名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元帥擔任外交學院首任院長。
我院自創(chuàng)辦以來一直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。周恩來總理、陳毅副總理、錢其琛副總理、唐家璇國務委員、戴秉國國務委員、楊潔篪國務委員、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,以及歷任外交部長曾多次來學院視察和指導工作。在學院建院四十、五十周年之際,江澤民主席、李鵬總理、李嵐清副總理、錢其琛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為學院題詞、發(fā)賀信,對學院寄予殷切期望。2012年9月,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為學院親筆題寫了“中國外交官的搖籃”。
外交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以周恩來總理向外交人員提出的“站穩(wěn)立場、掌握政策、熟悉業(yè)務、嚴守紀律”十六字方針作為校訓,以江澤民同志為我院所作“立足祖國、放眼世界、面向未來、培育英才”的題詞精神和錢其琛同志對我院提出的“面向世界,面向未來、面向社會、面向實際”為辦學方針,把培養(yǎng)高層次外交外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。不斷加大教學改革力度,改革辦學模式和辦學體制,拓寬專業(yè)方向,實行學分制、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,調整課程設置,更新教學內容,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。
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鮮明,外語優(yōu)勢突出的辦學理念,致力于培養(yǎng)"愛祖國、知世界,通專業(yè)、精外語,高素質、復合型"的優(yōu)秀外交外事人才。學院提倡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、實事求是、刻苦嚴謹?shù)膶W風,強調德智體全面發(fā)展。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,重視修養(yǎng)教育,尤其重視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、社會主義和國情意識、組織紀律性教育。在教學上,既重視基礎理論課教學,又重視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(yǎng);既重視外語水平的提高,又重視外交業(yè)務和經(jīng)濟、法律等基本知識的掌握,培養(yǎng)政治與業(yè)務、漢語與外語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。

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、外交外事及涉外工作對各種人才的需要,我院采取“多規(guī)格、多層次、多形式”的辦學體制, 招收博士研究生、碩士研究生、本科生。我院設立了外交與外事管理系、英語系、外語系、國際法系、國際經(jīng)濟學院、基礎教學部、研究生部、國際關系研究所、國際教育學院等9大教學單位,還有亞洲研究所、周恩來外交研究中心、國際法研究所等30余個研究中心。
我院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(yè)的高校,也是國家首批國際關系學和外交學專業(yè)碩士和博士授予單位?,F(xiàn)擁有國際關系、外交學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,英語語言文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(yè),政治學(一級學科)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。擁有博士后流動站1個,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,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,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,二級學科碩士點15個及3個專業(yè)學位授予權,11個本科專業(yè)。兩個國家一級學會——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和中國國際法學會以及北京市“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研究基地”設在我院。
我院與國(境)外76個國家(地區(qū))的152所高校(機構)簽署合作協(xié)議(諒解備忘錄),其中開展實質性合作的院校84所。每年選派部分優(yōu)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國、英國、俄羅斯、日本、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、挪威、荷蘭、瑞士等國家的大學進行交流學習。2013年1月,我院與法屬波利尼西亞大學簽署協(xié)議,合作建立孔子學院。
建校60多年來,外交學院本著服務中國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線的方針,為國家培養(yǎng)了兩萬余名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,其中500多人擔任駐外大使,為新中國外交事業(yè)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,就有我院的畢業(yè)生。
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,國家對優(yōu)秀外交人才的需要與日俱增,位于北京市西城區(qū)展覽路的校園規(guī)模和教學條件,遠遠不能適應需要。在黨中央、國務院及外交部黨委的關懷下,2012年9月外交學院沙河校區(qū)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。新校園教室寬敞明亮、設施完備現(xiàn)代、校園環(huán)境賞心悅目,體現(xiàn)了外交學院開放、包容、理性、充滿人文關愛的特色辦學理念。
2012年9月10日,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來到新校園,出席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銅像揭幕儀式,發(fā)表重要講話,對學院提出期望:“外交學院一定要有一流師資、一流學科、一流理念,將一流人才輸送給祖國外交事業(yè)?!?
2014年1月3日,外交部、教育部共建外交學院簽約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。根據(jù)《外交部、教育部共建外交學院協(xié)議》,兩部建立協(xié)調機制,在政策扶持、經(jīng)費保障、學科建設、科學研究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干部培訓、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大對學院的支持力度。
2017年9月21日,教育部、財政部、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公布《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》,外交學院成功躋身首批全國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!
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大學是黨和國家賦予外交學院的光榮使命,外交學院迎來了新的發(fā)展機遇。我院積極開拓創(chuàng)新、探索培養(yǎng)復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徑,全面提升學科建設水平,深化教學改革、提高教學質量。全院師生員工共同努力,努力成為“新時期中國外交人才隊伍的孵化器,新時期中國外交理論研究與創(chuàng)新的排頭兵和新時期對外交流合作的生力軍”,將一流人才輸送給祖國外交事業(yè)。
外交學院
2021年3月28日
外交學院【 我的大學 】

一切就緒,只為與你相逢
想見你,曾在心底默念
已千千萬萬遍
靜待你,一切準備就緒
那是因你而綻放的校園
愿每個人對待大學生活能
溫柔以待,不負韶華

大學風光 · 1
我的大學 · 外院
九萬摶扶排羽翼,十年辛苦涉風塵 !
棠梨落雨 · 陌上花開

人文、創(chuàng)新、智慧、綠色、平安的魅力校園
靜待你,一切準備就緒,那是因你而綻放的校園。愿每個人對待大學生活都能溫柔以待,都能不負韶華。未來可期,人間值得!

大學風光 · 2
我的大學 · 外院
九萬摶扶排羽翼,十年辛苦涉風塵 !
棠梨落雨 · 陌上花開

人文、創(chuàng)新、智慧、綠色、平安的魅力校園
靜待你,一切準備就緒,那是因你而綻放的校園。愿每個人對待大學生活都能溫柔以待,都能不負韶華。未來可期,人間值得!

大學風光 · 3
我的大學 · 外院
九萬摶扶排羽翼,十年辛苦涉風塵 !
棠梨落雨 · 陌上花開

人文、創(chuàng)新、智慧、綠色、平安的魅力校園
靜待你,一切準備就緒,那是因你而綻放的校園。愿每個人對待大學生活都能溫柔以待,都能不負韶華。未來可期,人間值得!

大學風光 · 4
我的大學 · 外院
九萬摶扶排羽翼,十年辛苦涉風塵 !
棠梨落雨 · 陌上花開

人文、創(chuàng)新、智慧、綠色、平安的魅力校園
靜待你,一切準備就緒,那是因你而綻放的校園。愿每個人對待大學生活都能溫柔以待,都能不負韶華。未來可期,人間值得!
招生工作辦公室
2024年6月10日
招生工作辦公室
2024年6月12日
招生工作辦公室
2024年9月1日
招生工作辦公室
2024年6月20日
招生工作辦公室
2024年6月20日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
我的大學
資料來源: 院校官網(wǎng)
資料整理: 大學志 · ChinaSchool